2023年初,一個聊天機器人突然成為“全球明星”,它就是ChatGPT。
這款由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發的工具,完成了機器問答史上的又一次飛躍。與既有的搜索引擎或“小愛同學”相比,ChatGPT不僅僅是找找資料,給些簡單回復,而是會理解人類的語言和語境,解決問題、搞創作,不少網友測試,不管是寫小說還是做編程,ChatGPT都不在話下。
簡單而言,它會思考。因而ChatGPT一經出現,先是引發全球注冊使用然后感嘆amazing,而后它的智能引發全人類對失業的焦慮。
這種沖突心理背后,是人類可望而不可及的真相:在行動進程中始終保持高水平的專業水準。
好在當下的Chat GPT還沒對人類的工作產生明顯影響。但它的出現,的確可以在一些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如在法律、財務領域給予用戶專業幫助,在教育領域給予學生實時輔助等。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在醫健領域的應用。一是應用事關患者的生命健康,二是相關產品也會對醫生能力的構建產生巨大影響。
4月28日,互聯網醫院醫聯公布了自研的AI類產品——MedGPT,這是國內第一款公布的大語言模型AI產品,也是首款屬于嚴肅醫療的AI產品。
MedGPT的出現,很可能會全方位影響國內民眾的醫療認知水平。
碾壓式超越搜索引擎的GPT
1990年9月,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的三名學生,在笨重的電腦上寫下了一個程序。這個程序會每間隔一段時間就會連接互聯網上的FTP主機,而后下載所有公共文件的完整目錄表。
當有人給出檢索詞時,符合該詞的文件將被提取出來給到用戶。這是行業內公認的最早的搜索引擎,它建立在萬維網和信息充裕的基礎上,用戶主要集中在學生、高校老師等有基本計算機認知的群體。使用搜索引擎與高學歷背景掛鉤。
而后,在互聯網日益豐富,后起移動網絡逐漸發達之時,人們向搜索引擎提出的要求,從某個檢索詞邁向完整的問句。在國內,不少人在遇到難題時會慣性想到“百度一下”,這正是搜索引擎已經開始深入人們生活各個角落的象征。
此時的搜索引擎對用戶的要求在持續降低。到了當下,人們可以通過拍照檢索、語音檢索,甚至不再需要借助文字媒介。
既然搜索引擎已經可以如此方便地應對人們的問題,那么為什么ChatGPT的出現仍舊令全人類感到振奮?
其中最為主要的區別在于,ChatGPT屬于人工智能產品之一,會主動學習與更新,具備對自然語言以及上下語境的理解能力。
舉個例子,比如當你向搜索引擎提出:以“女巫在天上飛”寫一個故事,搜索引擎會將含有“女巫”和“天上飛”的內容全部篩選出來,而ChatGPT則會給出一個相關的故事。
對于搜索引擎來說,ChatGPT實現了質的飛躍,它不僅具有內容篩選的能力,還可以對內容再創作。它聚焦于解決問題。
因而GPT類產品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是一個神級存在的工具。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來說,尤其需要真正人工智能產品,來為經濟發展較慢的地區提供方便、專業的服務。這就要求這些產品要理解中國文化內涵、表達習慣,以及中國本土行業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尤其是能完全懂中國話這一條,就已經將不少問答式產品排除在外。
這些要求疊加在一起時,無不暗示著做AI類產品不是個容易的活。
醫療領域的GPT,門檻更高
難歸難,但出于對新技術的好奇心,人們始終無法克制對新領域的探索。眼下,有玩家對專業要求度更高、知識更加晦澀的醫療領域發起挑戰。
4月28日,互聯網醫院醫聯公布了自研的AI類產品MedGPT。從公開的信息看,這款產品已經能夠在近3000個疾病的首診階段發揮作用,更有突破性的實現,比如,在皮膚科領域能夠根據患者輸入的皮膚異常圖像,進行多模態皮膚診斷。更能夠支持連續性的醫患自由對話,成為一個重要的行業難點突破。
而這些優勢與突破,從產品所在企業的基因及背景來看,MedGPT的出現,似乎順其自然。
MedGPT來自于醫聯。正如字義,這是一家以醫生為核心的互聯網醫院,成立于2014年。
截至目前,在互醫領域已有近10年的積累,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熟悉國內醫療行業進展的人明白,2014年左右正是互聯網醫療元年,各種互醫產品層出不窮。但在時間過濾下,不少企業已經銷聲匿跡。
但醫聯一直在。據官方資料披露,醫聯平臺已經擁有150余萬注冊醫生和2000萬患者在使用,這意味著醫聯參透了中國醫患連接的本質。這是GPT類產品中最為寶貴的部份?;谶@一點,產品才可以在正確語義背景下進行有效回應。
醫聯的數字研發中心負責人王磊曾表示,我們可能不是當下最強的AI技術公司,但我們?定是最懂如何讓AI技術更好地為醫生和患者服務的公司。
始終投身在醫療賽道上,這可能是醫聯做醫療GPT產品的底氣。
近10年里,作為一家具備了互聯網底色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醫聯同樣非常注重對平臺上醫患交互信息數字化的構建和開拓。這使得其得以構建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的完整閉環,建立起行業內少有的堅固的醫患關系鏈和疾病管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款隨著互聯網熱度起來的產品,醫聯仍然堅守在了嚴肅醫療的戰線上。2021年,醫聯陸續發布多學科線上疾病管理SOP,更是行業內首個成立由院士牽頭的學術委員會的公司;2022年,醫聯還參與制定《互聯網醫院開展艾滋病相關醫療服務專家共識》……
這些成果源于醫聯在疾病全流程管理模式上的持續探索。據了解,目前醫聯已經涉足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等常見領域,探索出疾病管理標準化流程近140個,擁有專利或軟著近100項。
可以說,近10年,醫聯垂直扎根于醫療服務賽道,摸索出了一部分醫療行業的規律,對行業、醫生、患者的理解較為透徹。再加上其互聯網技術的底色,使得在民眾需要更優質的醫療交互工具時,能夠快速整合資源,開發了針對于主要面向基層醫生以及普通患者的MedGPT。
它最大的意義在于,從醫療角度出發,將某一疾病領域最新、最權威的判斷傳遞給用戶,幫助用戶解決健康方面的問題。
我們有多需要一款好的醫療GPT產品?
談完了醫療GPT產品門檻后,還需要回到需求本身。那就是,一款好的醫療GPT產品,對于我們來說有多重要?
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我們對于健康的追求有多少。
站在后疫情的起始點上,“不確定性”幾乎是各行各業、所有人群所焦慮的點。在這種焦慮下,人們的自保意識不斷增強。今年一月份,央行披露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同比多增7900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儲蓄,就是人們提高生活“確定性”的表現。
在健康領域也是如此,尤其是疫情已經讓太多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性。不同的是,要緩解人們在醫療健康方面“不確定性“焦慮,更多需要社會來出努力,如具備更充裕、優質的醫療資源,更穩妥的急救體系,更專業全面的健康信息……
這難以一蹴而就,并且在經濟發展較差的地區,人們在醫療健康方面的可控性就越低。
這種背景下,GPT類產品的作用就會愈加明顯。如醫聯也在其MedGPT未來應用展望中提出,要推動利用AI能力服務基層醫生,幫助偏遠地區醫生更好地完成疾病診斷、治療。據醫聯當前的測試結果,MedGPT的診斷結果與原有診斷吻合率超過97.5%。
從患者端來看,擁有一款專業的醫療GPT產品,必然會為自己帶來一份健康保障。當個人越來越希望對健康有所把控,這一類產品的價值也就越大。
另一面,一款專業的醫療GPT產品,也將對現有國內醫療體系起到積極作用。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醫療改革一直是公認的深水區。從醫保目錄、藥品集采到醫院控費,基本都側重在供給側改革,方向單一。
而AI技術能夠發揮作用,則能夠快速推動優質資源下沉、醫??刭M,尤其是在AI醫生通過雙盲測試前提下。換句話來說,好的醫療GPT產品,可能會對全社會的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眼下,MedGPT正在緊鑼密鼓的雙盲測試中,將會在五月迎來初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