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耗材產品正在經歷集采的考驗,連不納入醫保的種植牙也開始被醫保局“盯上”。
口腔領域中種植牙、隱形正畸具有毛利率高且極具成長潛力、滲透率低等特點,被認為是行業下一片藍海。8月22日晚間,寧波醫保局會談進口牙供應商的消息觸動了牙科賽道玩家的神經。
“醫保基金要秉承‘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我們要保障老百姓種得起牙,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寧波市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處長高文輝表示,要發揮醫保的杠桿作用,讓種植牙回歸到合理的價格區間。
在顏值經濟的風口上,口腔經濟大殺四方,年輕人的“整牙自由”,醞釀出千億賽道。從前,在動輒萬元起步的牙科診所里:一口大白牙,一輛小寶馬。
不涉及醫保集采及控費的種植牙出現了監管干預的信號。如果后續有更多的舉措出來,可能會動搖牙科賽道投資的估值錨,疊加宏觀政策環境的持續性改變預期,市場對集采的恐慌被放大。
行業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口腔行業耗材雖然沒有納入醫保,但是釋放出強干預信號之后,如果確實進一步采取措施對行業來說也將是顛覆性的改變。不過口腔科除了耗材之外,一些高端私立能夠立足,也是因為科室的醫療服務屬性收費高昂。刨去耗材藥品本身,能回歸醫療行業服務本質價格,也算是醫改的最終目標。
口腔種植牙產業的秘密
口腔經濟的細分領域有三個大分支,一是種植,二是正畸,三是兒童口腔科,其他分類包括了洗牙、美白、補牙等。
醫保覆蓋包括補牙(含基本材料、治療費)、拔牙、治療牙周炎與牙齦炎等費用(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炎、慢性牙周炎自費比例高達55%)。而洗牙、鑲牙、烤瓷牙、種植牙、牙齒矯正等,都不屬于醫保的報銷范圍。
其中,拔牙涉及的操作少,因此單價低,溢價空間主要在麻醉藥和手術用器材上。“牙科暴利”的主要原因在種植牙和正畸兩類上。
種植牙和隱形正畸“天價”的聲名早在幾年前就已遠播,“種口牙相當于買輛寶馬”、“種口牙相當于在縣城買套房”的說法并非單純來自消費者的經驗之談。
相比于傳統“大鋼牙”式牙套,隱形正畸兼顧美觀,讓變美的過渡更加自然,但這些都需要高價的支撐。
通常正畸過程會持續一年到兩年的時間,傳統金屬牙套需要保持全程佩戴,而隱形牙套可以隨時摘戴,但通常半個月左右就需要更換,價格也在2萬元起步、均價5萬元以上。
今年6月,時代天使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超過700億港元,其招股書中透露出隱形正畸行業的秘密。
2020年,按達成案例計量,時代天使和隱適美在國內隱形矯治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總計為82.4%,其中時代天使占據41%,毛利率超過70%。
時代天使旗下四款主流隱形矯治器產品的售價均超過2萬,從源頭上“保證”了隱形正畸的高客單價。
在種植牙方面,費用由種植體、牙冠、基臺、診療手術費、修復費用五部分組成,單顆種植牙費用大致為7000-22000元。據平安證劵研究所報告,種植體占種植牙總費用的40%,診療手術費、修復材料、牙冠、基臺分占:25%、16%、12%、7%。
其中種植體占3000-12000元、種植基臺1500元,牙冠(烤瓷牙300-1000元,全瓷牙1000-2500元),修復材料1000-3000元,手術費+麻醉費為3000-5000元。
目前單顆牙價格高企主要原因在于海外技術依賴嚴重,國產替代率低。
在種植過程中需要的耗材也不計其數:車針、器械盤、排齦線排齦器、電刀、托盤、印模材、粘接劑等。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屬于消耗品,這些消耗品國內供應商較少,選擇余地有限,它們的成本最終需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此外,牙科的治療過程還需要使用大量高精尖的設備,包括牙椅,手機(清洗和研磨牙齒用),CBCT(低劑量、牙科專用的CT機)等等。設備都有使用的次數和時間限制,超過限制就只能報廢以確保治療過程的安全穩定。
此外,我國仍面臨牙科醫生稀缺的現狀。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口腔科執業醫師數量為15.2萬人,執業助理醫師數量為3.7萬人,合計為18.8萬人。這個數字相對于700余家口腔專科醫院及8萬余家民營口腔醫療機構的龐大市場需求來講,還遠遠不足。
牙科人才供給不足,邊際成本高,帶來的牙科醫生服務價值高,這也是很多牙科服務單價高居不下的另一大原因。
并且國家醫保目前踐行路徑仍然是“低水平,廣覆蓋”,而牙齒治療可以通過手術治愈或長期服藥控制病情,除了基本的拔牙、止血和清創等服務,其他的牙科服務醫保很難覆蓋到。
爭搶千億口腔市場
據國家衛健委及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2019年,我國口腔醫療市場規模已達到了1035億元,正式突破了千億大關,而且復合增長率達到16.12%。
《中國正畸消費者白皮書》數據指出,中國目前有3.78億的潛在患者人數。但同時,中國隱形矯治市場仍處于萌芽階段,是一片藍海市場。
口腔經濟行業持續高增長,口腔醫美成為趨勢,資本與創業者開始涌入。
根據《近十年口腔牙科賽道投融資數據報告》,2011年以來的十年間,口腔牙科賽道披露融資金額超169億元,融資事件達389起。
目前國內企業種植牙仍在技術跟隨階段,競爭力較弱,進口品牌占種植體市場 90%以上份額。歐美高端品牌代表士卓曼、諾保科和日韓品牌奧齒泰、登騰幾乎霸占了整個中國市場。而在修復材料領域,瑞士蓋氏占據 70%市場份額。
2019年,全球種植體市場,瑞士士卓曼、韓國登騰和Danaher、美國登士柏、HenrySchein、韓國Osstem、美國的ZimmerBiomet,占據全球份額的97%。
目前,國產種植牙領域涉及植基臺與牙冠領域的最大的玩家是國瓷材料、現代牙科,修復材料的大玩家是正海生物,手術端的大玩家是通策醫療。
國內僅正海生物取得技術突破,占有 10%的市場份額。而高進口市占率意味著這一塊的利潤牢牢把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在大規模進口替代之前,種植體這一塊價格空間很難隨著市場化進程而下降。
在隱形正畸市場,公開數據顯示,從2億美元增加至15億美元,復合增速為50%,有望于2030年突破119億美元,年復合增速高達23%。
隱形矯正最大的全球玩家是阿萊技術(隱適美),2008年以來,股價最大漲幅高達13500%,為美股少有的超級大牛股。在國內,港股上市的時代天使,一上市就遭到市場熱捧,當前PE-TTM高達352倍。
國內市場,時代天使占比41%,隱適美占比41.4%。其他競爭者包括正雅齒科、可麗爾博士、正麗科技、美立刻、易美正畸、滬鴿·美悅。
目前,口腔醫療服務屬于自費屬性,不會過多占用國家的醫保資源,屬于控費免疫領域,具有一定的自主定價權,這是市場給通策醫療、時代天使超百倍估值的重要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