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大健康是成都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成都擁有醫療資源先天稟賦,在新藥研發、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細分領域均隱藏著眾多優秀企業。
“醫健直達”專欄致力于站在行業第一線,發掘出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那些優質企業。
4月19日,坐落在成都華西壩上的“中國牙種植的發源地”——安玉牙種植醫院(原華西牙種植醫院)易主后,完成了擴建后的首次亮相。
原華西牙種植醫院作為全國知名“華西系”下的口腔專科醫院,在2020年面臨校企改革需將其脫鉤剝離的背景下,迎諸多資本激烈角逐,并于2021年4月由永正投資摘牌并控股。
脫離國有背景的安玉牙種植醫院,改制后將如何借著資本的東風進行市場化的運作和發展?為此,天虎科技對話了國內著名口腔專家吳大怡教授,資深投行專家、現安玉口腔醫療集團董事長何剛。
昔日國字號迎大考
“華西教授天團”講述改制始末
“醫院更名為‘安玉’,是為緬懷中國口腔種植奠基人,華西口腔醫院/醫學院第六任、第九任院長陳安玉教授。”著名口腔專家、安玉口腔醫療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醫療技術官吳大怡教授告訴天虎科技。
4月19日,是“中國口腔種植奠基人”陳安玉先生99歲的誕辰。1978年,陳安玉教授出任華西口腔第六任院長;1991年,陳教授領銜的團隊獲批國家衛生部口腔種植科技中心;1993年,華西醫科大學牙種植醫院在陳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創立;2003年,因四川大學合并華西醫科大學,醫院更名為“成都華西牙種植醫院”。
昔日衛生部親批的“國字號” ,作為中國牙種植的發源地,在30余年的發展變遷中還肩負著另一重身份——培育國內牙種植專業人才的“搖籃”。正因如此,這場儀式吸引了多名當今蜚聲中外的口腔醫界學界的大拿到場參加。活動現場,陳安玉教授家屬及多名弟子如中國口腔種植學科第一批博士王少安、宮蘋(華西口腔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等人出席,開啟“根植華西夢,共話安玉情”主題茶話會。
從吳大怡的現場講述中獲知,1992年華西醫科大學牙種植醫院自主研發的CDIC人工牙種植體就已進入臨床應用,其市場占比卻逐年下跌,從第1個10年的75%,下跌到第2個10年的25%,再到第3個10年的幾乎沒有什么市場份額。而晚我國2年才推出的韓國某種植體品牌,現在卻已經發展成占據全球前5的市場份額。
吳大怡教授接受天虎科技采訪
“過去30多年,我們是以技術滾存的方式,通過研發的產品應用來積累資金,但是科研工作對資金需求大,而高校的科研機構在轉化的過程中,因為體制的原因,其融資能力和引進人才的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中國種植牙的整體發展進程。”作為種植牙項目研究的核心成員和推動者之一,吳大怡教授迫切希望該現狀可以得到改變。
正逢國家教育部在2018年推出高等學校與所屬企業進行脫鉤剝離的工作方案,吳教授所在的醫院正好是首批的試點單位之一。2020年6月28日,華西醫科大學衛生部口腔種植科技中心整體產權進行掛牌出讓。2021年4月,永正投資獲得該標的。同時,“華西牙種植醫院”更名為“安玉牙種植醫院”,何剛出任董事長。
“過去,我們缺場地、缺資金,現在這個變革,對我們從事該領域的科研醫護人員來說是個新機遇。”吳大怡告訴天虎科技,受困于技術和資金層面限制,國產牙種植體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較低。究其原因,種植體看上去與普通小螺釘無異,但實際上技術含量非常高,涉及生物學、材料科學、醫學、機械設計等多個學科,對多學科交叉的專業技術需求高,研發周期長,研發過程中需要持續的科研資金投入;另一方面設計要求高,種植體在口腔里不但和人體的軟硬組織結合在一起,還要保證在口腔里能抗炎癥、抗腐蝕,受力負重幾十年,其生產和制造工藝非常精細,這就帶來了較高的生產成本。在他看來,改制后無論是資金層面,還是投資團隊帶來的創新改革,將促進和推動國產化牙種植體系統和技術的發展。
誕生于中國口腔醫學搖籃-華西口腔
深受資本市場青睞
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將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目前,我國十分重視民眾口腔健康,整體政策利好口腔行業發展。在健康中國戰略的指引和鼓舞下,中國口腔行業2021年穩步前進,資本在這一年持續傾注真金白銀,堅定的看好口腔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口腔行業投融資事件達到85起,單筆融資破億的案例超過30次,單筆最高融資金額達2億美元,融資總額逾130億人民幣。投資企業類型包括口腔醫療機構、口腔護理產品品牌與口腔數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業三大類目。
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郭錫久教授,在四川省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2021年冬季學術年會上提供了組數據:全國第四次口腔流調(2017年發布)結果顯示,我國中老年人平均缺失牙6—9顆,另外一個公開數據為,我國有超過40億顆以上的牙齒等待種植或者修復,光需要種植的就有22.27億顆。
隨著人均收入提升及人均醫療支出的不斷增加,尤其是近來“種植牙或將納入集采”的積極政策信號的釋放,口腔醫療服務的需求市場仍有極大增長空間。“作為國內首家以人工種植牙技術為核心的口腔專科醫院,專業、優質、放心的醫療質量讓‘華西牙種植’這一四川省醫療名片在該賽道中保持其長期的競爭優勢。”談及為何選擇該投資標的時,何剛如是說。
何剛接受天虎科技采訪
有多年多起成功投資案例的何剛團隊,以控股的形式運營安玉口腔醫療集團,這在投資圈并不常見。這也是該團隊第一次入局口腔賽道。
“原團隊在牙種植領域有著絕對的技術優勢和行業地位,但在專業領域以外,包括融資、上市、財務管控和產業布局方面,則最好有投資背景團隊的加持。”何剛認為,投資控股可在發揮醫院專業醫療團隊原有業界影響力的優勢基礎上,輔以投資團隊專業運營經驗完成賦能,從而更好實現產業與資本的融合。
在何剛團隊加持下,安玉口腔醫療集團快速獲取資本青睞。值得關注的是,一村資本、華僑城資本領投,興業科技(002674.SZ)跟投的首輪融資金額就達近億元。2021年12月29日,興業科技公告,公司以增資和受讓股權的方式,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投資安玉口腔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完成后,將持有安玉口腔醫療4.388%的股權。
目前,安玉口腔醫療集團涵蓋的產業包括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其中,醫療器械包括下屬一家牙種植體生產企業——賽迪克生物;醫療服務包括一家醫院——成都安玉牙種植醫院,和分布在成都、深圳、重慶、貴陽的六家門診。
談及未來,作為安玉集團董事長,何剛認為入局醫療賽道將堅持長期主義的運營邏輯,并透露下一步的發力點將在兩個方面:一是在醫療服務板塊,未來會嘗試走出成都,在西部區域乃至更廣范圍內將安玉牙種植醫院選點落地,直至布局全國;二是在醫療器械方面,將加大CDIC國產種植體的投入和市場推廣力度,努力躋身為國產牙種植體國內技術第一,市場占有前三。從專業醫療技術的角度,吳教授表示,未來的目標是要把安玉牙種植醫院打造成全數字化的專科醫院。他說到,未來醫院將陸續引入系列高端精密設備,從模型采集、設備加工制作,到整個鏈條的設計應用都將實現數字化。吳教授認為,醫院實現數字信息化后,可以提高精確度的同時,大大縮短診療流程,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脫離國有背景的安玉牙種植醫院,在資本的加持下,如何在復雜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迭代商業模式和沉淀技術能力,并取得長遠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丨高潞